随笔

自成风格、发展迅猛的中国设计界

字号+ 作者/录入:3d3d 来源:日经BP社 2006-09-11 [在线反馈] 我要评论

日本国际设计交流协会于2003年7月至2004年3月在上海及广州两地以包括100家产品设计类设计事务所在内、总计356家设计事务所为对象,通过问卷和采访的方式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报告已经以《中国设计业务现状》为题发布

日本国际设计交流协会于2003年7月至2004年3月在上海及广州两地以包括100家产品设计类设计事务所在内、总计356家设计事务所为对象,通过问卷和采访的方式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报告已经以《中国设计业务现状》为题发布在协会网站上。

规模急剧扩大

从这100家产品设计类设计事务所的成立时间来看,有65%是在2000年以后,如果再往前推,1995年以后的比例高达90%。另据上海及广州工业设计促进会的推算,包括图形、装饰在内的设计事务所数量两地均达到了1万家。中国设计界可以说正处在“大爆炸”阶段,预计在2008年北京奥运以前仍将急剧扩大。几年前由两三个人发起成立、目前已发展至规模达50人~100人的事务所屡见不鲜。

伴随着中国国内市场需求的扩大,设计事务所在近年来有了显著的增加。几年前还是2、3人成立的公司,现在已经发展成为50~100人。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

其背景在于设计需求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日趋旺盛,同时中国企业对设计的认识也正在发生变化。过去,产品设计仅仅只是对海外产品的模仿,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逐渐认识到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设计。

请留意一下中国设计界的长处。中国设计界不同于日本模式,与欧美国家的设计事务所更加接近。也就是说外部设计事务所承担着比企业内部的设计人员更大的作用。比如大型家电厂商海尔,与日本设计事务所合资成立的设计事务所就承担着该公司主力产品的设计。

为了激发活力、削减经费而从著名家电厂商“美的集团”独立出来的美的工业设计公司,把特殊的设计业务和干不完的设计业务交给与之存在合作关系的外部设计事务所来做。而美的工业设计公司自身从美的集团以外承接的设计业务已经达到整个业务量的4成。

开发速度虽快,策划能力不足

说到中国设计事务的实力和特长,主要是:计算机操作能力强、人员(6~15人以上的事务所占总量的约9成)充足、开发速度快。另一方面存在的缺点是,调查、策划、创意能力较弱,还仅仅停留在造型设计的层次上;由于经验和技巧不足,设计质量不高,设计流程中各阶段的工作比较粗糙。

中国设计事务所虽说存在上述缺点,但有些方面则让人非常羡慕。一是从外观设计到结构设计、试制模型制作,大多提供一条龙设计服务。举例来说,几乎所有的设计事务所均拥有可进行结构设计的工程师,而且很多模型制作都可以在事务所内部进行。

设计公司的历史大都比较短,员工也都在20岁左右。公司的经营者也多为30多岁


再就是人员普遍比较年轻,设计人员都是青一色20来岁的年轻人,经理也大都30来岁。从国外留学回国的设计师以及在外资设计事务所工作后独立出来的设计师越来越多,他们不仅精通英语,而且还非常积极地引进欧美风格的设计管理理念。

有一家设计事务所,不仅提供比经理还高的待遇、在网上全球招聘人材,而且采用全新的业务体制--组建多个由客户主管、设计师和工程师共同组成的团队,分别负责每个客户项目。凭借这种潜在的实力以及吸收最新设计管理理念的积极性,以及通过大量观摩海外“优秀设计”作品,中国设计事务的设计能力在短期内应该会迅速提高。

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中国设计事务所的实力还不能完全满足日本企业的设计要求。在一家设计事务所工作上3年左右,对工作有所了解后,人员就会出来单干,设计事务所猛增的原因就在此。因此,要想利用中国的设计事务所,必须对其业绩、技术、技巧和名气做充分的了解。

 

“设计”包括金属模具设计图


中国的产品设计事务所,大都进行构造设计和模具设计。公司拥有结构设计部门,使用光造型设备和NC机床来制作所设计的模型


另一方面,进入中国的日资设计事务所开展业务的方法则分为两大类。具体而言,一类是同中国企业产生过设计费用纠纷、目前只与外资企业打交道的企业;另一类是通过充实人员、充分考虑中国实际情况,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业务渐入佳境的企业。

在中国开展业务时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到中国在设计意识、商业习惯以及国民性等方面与日本的不同之处。比如,产品类设计事务所在接受业务时,在日本基本上不会进行金属模具的设计。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国一提到设计,通常情况下包括从造型到金属模具的全部设计图。

据悉,擅长CI(企业形象)战略和品牌战略、包括日本在内的产品类及广告与图形类外资设计事务所的业绩并不太好。原因可能在于中国企业尚没有充分认识到设计工作中的策划方案与创意的重要性,因此不愿意支付相应的费用。

消费者喜好因地而异

在对中国设计事务所进行调查的同时,我们还对日本国内的15家厂商进行了采访,就其对华设计战略做了一番了解。结果发现,很多厂商已经在中国成立了设计或商品开发中心,或者已经制定了进入中国的计划。在华成立设计中心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事情,特别值得一提。也可以说这是日本企业已经开始行动开拓中国市场的明证。

过去日本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往往过多地考虑价格,不太注意中国消费者的具体需求,推出一些老机型或者对老产品的部分形状和颜色等进行小幅改进的机型。但是,中国以沿海地区为主的富裕阶层近年已经大幅增加,再加上中国人注重体面等原因,对采用世界最新科技和设计的商品需求正迅速高涨。这就要求建立可满足此类消费者需求和价格观的设计战略。

实际上,从已经在中国市场上取得成功的5家日资厂商来看,均采取了与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和目标市场相适应的独特做法。有的利用其全球性的品牌知名度,在中国彻底确立其品牌地位;有的则通过提出全新的生活模式,希望以此创造新的需求;从设想的消费者来看,5家厂商中有4家将目标锁定在富裕阶层,剩余1家则瞄准了处于富裕阶层之下的中间阶层。只要分析一下这些成功事例,就会发现在中国市场采取的设计战略关键在于厂商自身要通过对市场进行精心研究,找出合适的目标市场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商品开发方向。尤其重要的是通过对各地区不同的消费者喜好进行慎重研究,确定设计和商品开发的方向。在这一点上,本地设计事务所可以说极有使用价值。

善于利用“日本品牌”

在2008年北京奥运以前预计与设计相关的工作将会越来越多。中国有400多所大学设有设计系,每年向社会输送的设计专业毕业生超过10万人。这些未来的设计师的参与进一步加剧了该领域的竞争,结果已经导致设计费不断下降。另外,不仅留学回国的“海归派”正在不断增加,而且越来越多的欧美及亚洲的设计事务所也在陆续进入中国市场。

在这种形势下,进入中国的日本设计事务所应当采取的战略包括3个重点。

第1点是“日本”在中国市场上可以当作一个通用品牌来使用。“日本制造”代表着全球最高的产品质量,创造这此产品的日本设计师获得的评价非常高。通过此次调查还得知,有很多设计事务所热衷于招聘日本设计师,并且还提供远高于中国平均水平的高额工资。对于在本地开展业务的日本设计事务所,最为重要的是利用当地对日本品牌的高度评价承接业务,然后通过远远高于中国设计事务的高水平突出自身的特点。

第2点是利用中国设计事务所的特长,谋求中日之间的相互协作。充分利用中国设计事务所具备的强大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丰富的人材资源,以及快速的开发等特点,确立这样的业务战略非常重要。

第3点是人际关系。中国设计界的起点是在大学里设立的设计事务所,中国绝大多数设计事务所都是由这里派生出来的,这种情况具有启示意义。在中国最早创立工业设计专业的同济大学、江南大学(原无锡轻工业大学)和湖南大学是中国设计界的三大鼻祖。在中国由于师徒关系远远超出日本,因此遍布全国的设计师关系网将会非常有用。

  文  /  前日本国际设计交流协会亚太设计

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