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

解构后现代主义设计

字号+ 作者/录入:3d3d 来源:www.3d3d.cn 2006-03-13 [在线反馈] 我要评论

引言:解构主义是一种反观的意识,一种对局限性的认识,或者说,解构主义是一种“道”,一种世界观层次的认识方法论,而不是一种“器”,一种操作的原则或行动指南。之所以写在前面,是因为不想被误认为本文是

      引言:解构主义是一种反观的意识,一种对局限性的认识,或者说,解构主义是一种“道”,一种世界观层次的认识方法论,而不是一种“器”,一种操作的原则或行动指南。之所以写在前面,是因为不想被误认为本文是试图打破后现代主义的建构体系并重新构筑另一种不同于后现代主义的框架,而是使用解构主义的观点来剖析后现代主义,并重新审视后现代主义在我国当前设计活动中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设计、人本主义、存在主义
一、解构主义概述
解构主义是二十世纪人类哲学、科学、社会领域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中出现的。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是二十世纪后半期解构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他的基本立场是张扬自由与活力、反对秩序与僵化、强调多元化的差异、反对一元中心和二元对抗,进而反对权威、反对对理性的崇拜。解构主义认为二元对抗是狭隘的思维,认为既然差异无处不在,就应该以多元的开放心态去容纳。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解构主义并不是像某些人认为的那样,是一种砸烂一切的学说,恰恰相反,解构主义相信传统是无法砸烂的,后人应该不断地用新的眼光去解读。
解构主义的出现略早于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形成,但二者流行的历史时期几乎是同时代的,在意识形态上二者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千缕万缕联系的痕迹。
二、    认识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20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一个设计运动流派,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形成于美国,很快波及到欧洲及日本,经过3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理论基础,并由建筑领域扩散到其他的设计领域尤其是工业设计领域。根据各种描述、争论的文章来看,后现代主义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其中包括了各种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观念、流派、风格特征,似乎是一个大杂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它们都是西方工业文明发展到后工业时代的必然产物,都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反思中产生出来的,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动或修正。
第一个将后现代主义引入设计领域的英国建筑评论家是查尔斯.詹克斯,他被公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辩护人;第一个向现代主义宣战的是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图里。1966年,罗伯特.文图里发表了他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Architecture)一书,在书中,罗伯特.文图里首先肯定了现代主义对于设计的贡献,然后,大胆地提出了与现代主义不同的观点,对现代主义思想中的国际主义风格进行了无情的抨击,被认为是“继1923年勒.科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之后的又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文图里指出国际主义风格已经走到了尽头,成了设计师才能发挥的桎梏,必须找到一种全新的、不同于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来满足社会生活多样化的需求,摒弃国际主义风格的一元性和排他性,创建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体系,他的这种言论和主张,在启发和推动后现代主义的运动中起到了航标灯的作用。
1977年,查尔斯.詹克斯在他出版的《后现代建筑语言》中给后现代主义下了一个定义:“一座后现代主义建筑至少同时在两个方面表述自己:一层是对其他建筑以及一小批对特定建筑艺术语言很关心的人;另一层是对广大的公众、当地居民,它们对舒适的传统房屋形式以及某种生活方式问题很有兴趣”。也就是说不仅从专业角度而且从大众的角度都能得到理解和接受的“折衷性”、通俗性及多元性,后来在八十年代查尔斯.詹克斯出版了一本《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中进一步将后现代主义定为双重译码:“现代技术与别的什么东西的组合,以使建筑能与大众及一个有关的少数(通常是其他建筑师)对话。”并指出只有具备这种“双重译码”的混血语言才可为更广泛的各种文化层次的人所接受。更有甚的是,查尔斯.詹克斯以日本现代主义设计师山崎实设计的帕鲁伊特伊戈公寓群的炸毁为标志,宣称现代主义已经死亡,进一步刺激了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展,并从理论上铺平了后现代主义的道路。
美国另一位建筑师罗伯特.斯特恩(Robert Stern)在对现代主义的国际风格进行批判后,也对后现代主义进行了讨论,在他发表的《现代主义运动之后》一书中提出“所谓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一个新的侧面,并非抛弃现代主义,建筑要重返‘正常的’途径在于探索一条比现代主义运动先驱者们所倡导的更有含蓄力的途径。”并将后现代主义定义为文脉主义(Contextualism)、隐喻主义(Allusionism)和装饰主义(Ornamentalism)三种特征。
上述三位大师的学说构成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基础,但是从各自的观点出发,对于后现代主义的描述、理解还是有相当大的出入,其中文图里和詹克斯基本是持对现代主义的否定态度,而斯特恩则是对现代主义的修正态度,三位之中又以文图里对于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贡献最大,正是他给后现代主义的发展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指导思想。
三、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生存背景
任何一种观念、主义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都有它产生、发展的生存土壤。后现代主义设计也是如此,是西方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衍生物,是历史的必然在特定的文化环境、物质条件下的反映,我们可以从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寻求它的根源。
20世纪60年代左右,西方各工业发达国家先后进入了后工业时代,伴随着生产力发展的相应的文化思潮也进入了后现代时期,(有学者指出,后现代是一个时间概念,指的是现代主义以后的整个历史时期,而后现代主义则是一个设计流派,是本文要讨论的范畴,看来后现代这个名称带来了很大的混乱感。)在后现代时代里,各种文化现象层出不穷,而且相互之间矛盾纷杂,争论不休,各门各派各抒己见,如以人本主义为中心来论,一方面有当代人本主义所反对的基础主义认识论和自然主义哲学,另一方面有从本体论或从方法论角度攻击人本主义的各个学派,还有既反对人本主义也反对科学主义的解释学,还有试图协调主体和世界从而避免两难处境的新方向,五光十色、斑驳多彩,在所有流行的文化哲学思潮中,以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以人性、人的有限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的人本主义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中尤以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为典型的人本主义学说,但是人本主义本身又是相当复杂的,既可以同科学主义结合或相容(如实用主义,甚至逻辑实证主义就其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而论并非反对人本主义,尽管他反对主体哲学),也可反对科学主义(如存在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从人本主义出发又衍生出反人本主义,反人本主义既可以是科学主义(如结构主义、自然主义),亦可以是反科学主义(如海德格尔和后结构主义),这种错综复杂的现象反映在社会现象、美学、文学各领域,形成一股浩浩荡荡的反主流运动,设计领域自然是其涵盖的范畴,在反主流运动的大气候的影响下,开始了反对现代主义运动的反主流思潮,逐渐形成了对现代主义的或反动或修正或超越的各式各样的流派,如波普运动、复古主义、未来主义、绿色运动等,后现代主义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一支流派。
“哲学思想是美学观念的基础,当哲学思想转变之时,也必然导致审美意识的变异。”解构主义和存在主义观念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不可忽视。
解构主义是后现代哲学的一支,其思想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响是较大的,与存在主义一样,是从非理性的角度出发的,强调自由、个性(延异、播撒、),反对理性的科学主义及一切规定的、僵化的形而上学的思想,强调动态的、变化的、无中心的、个性的东西。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提出“存在先于本质”,意指人先是存在,再在这世界上遭受各种经历,而后界定自己,人是自由的,“人总是要在一个没有神的荒谬世界上做出自己的选择,设计自己的存在”。也就是反对理性化、强调人的自由。存在主义的另一位大师海德格尔则将人称为“此在”,借用“此在”这个词来指代被形而上学污染过的“人”,强调“此在”(人)是一种非本质的定义,一种过程性的思维、充满了各种可能性、选择性,表达了人的动态的、过程的、可能的生存状态。
这些哲学观念在西方进入“丰裕”社会后,迎合了作为社会主体的中产阶级的心态,因而大行其道。后现代主义的一系列观念如非理性、以人为本、借鉴历史、崇尚文化,以大众的口味、意识为出发点,讲求非和谐、多样化、混杂、折衷、多元共存等与存在主义、解构主义观念交相辉映,在这些流行的哲学文化的推动下,后现代主义在反对科学对人的奴驭,反对人的异化的运动中,显示出了其受欢迎的一面,因而有了其存在的理由。
另一个涉及领域内的背景是(可以看作是哲学思潮在设计上的反映)现代主义发展到极端化(国际主义),在米斯.凡德洛的“少即多”的原则的引导下,现代主义走上了极端的形式化、理性化的道路,强调功能、工业化、标准化、机械化,导致了单调、冷漠的建筑及设计品充斥市场,在建筑上则出现了功能合理、形式雷同、造型简单、色彩单调、没有个性的千篇一律的方盒子出现在世界各个地方,引起了相当一部分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反感,罗伯特.文图里甚至针对米斯 凡德洛的“少即多”提出了“少即烦”的相反的观点。现代主义的哲学根基是资本主义初期占统治地位的理性主义伴随着科学主义,强调“功能合理、形式服从功能、科学与技术的统一”是典型的理性主义的表现,到了20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非理性的人本主义、存在主义逐渐流行起来,成为西方美学、文学、艺术各流派的重要的理论根据,也就不难理解后现代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当然后现代艺术本身的相互影响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波普艺术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功不可没。)

四、后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及特征
上面已经指出,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反现代主义的运动.在其中又充斥着多种对后现代主义的阐释.就是在三位重要的理论体系构建大师中对后现代主义的界定也不尽相似.在起长达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更是各门各派,五花八门,有的根本否定现代主义,有的是对现代主义的修正或补充,有的是试图超越现代主义,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倾向:
4.1大师对后现代主义的划分
查尔斯 詹克斯在《后现代建筑语言》一书中,将后现代主义归纳为六个方面的特征:历史主义、直接的复古主义、新民间风格、特定性十都市规划专家=有文理的、隐喻和玄学、后现代空间。另一位大师斯特恩在《后现代运动之后》一书中,将之归纳为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三种特征。“进入80年代以后,后现代古典主义和后现代都市主义是具有一统天下力量的两大流派。”(《什么是后现代主义》查尔斯.詹克斯)
4.2后现代古典主义
后现代古典注意主张重新恢复被遗忘的古典主义传统,使现代主义和古典主义相结合。立足于古典传统,用古典传统的符号来装饰现代建筑,满足当代社会的一部分人的口味,适当地吸收古典主义的要素,通过现代的方法组合传统的部件,从而形成后现代古典主义。
4.3新乡土风格
与后现代古典一样,新乡土风格是后现代主义中的一个重要的流派,甚至一度有超过后现代古典主义的趋势,新乡土风格抵制现代主义的城市化理想,采用现代技术但却大量使用本土的建筑材料如:砖、石头等,寻求传统的村落、砖墙的表现形式,甚至还有坡屋顶、粗实的细部处理等要素。有的建筑师甚至强调当地居民的参与意识,使之具有明显的民间风格,查尔斯.詹克斯将之称为新乡土风格。
4.4文脉主义
文脉主义又称后现代都市主义,是一部分设计师在现代主义的国际风格的千篇一律的方盒子破坏了城市的原有的结构和传统文化之后,试图恢复原有的城市秩序和精神,重建失去的城市文化结构而发展出来的新的设计模式。建筑家斯特思将文脉主义定义为“寻求新建筑亲呢于环境,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人工环境,强调个性建筑是群体的一部分,同时还使建筑成为建筑史的注释”我们可以理解为个体与整体的关联性,使个体和区域形成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就象文章里的上下文的脉络一样。
4.5隐喻主义
隐喻主义是后现代建筑的所采用的一种主要手法,表现为引用某些历史上的形式要素,将之应用于新建筑之中,使人一见就会产生历史联想或其它的某种想法。与文脉主义有某种相似之处,不同的是隐喻主义更加看重所隐含的象征意义,以符号的象征来暗示含义,不仅在形式上产生视觉上的联想,甚至能达到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的效果,从而赋予建筑以文化的内涵。
4.6后现代装饰主义
一部分建筑设计师意图恢复到新艺术运动时期的装饰风格,文图里曾经提出建筑的装饰和结构实体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是对现代主义的“装饰即罪恶”的反动,认为建筑的装饰要素可以赋予建筑物以文化的含义。可以传递本身的信息从而更具号召性、说服性,人们可以通过对装饰要素中的内容的确认,引起某种知觉的认可或是愉悦的情感。这样建筑就具有了精神上的价值感,营造出环境上的文化氛围。
4.7工业设计领域的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成为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风格后,几乎所有的设计领域都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后现代主义的流向。工业设计领域也不例外。“微建筑风格”就是一批后现代主义的建筑师在室内设计和家具用品的设计上出现的一种后现代主义风格,如格雷夫斯、泰格曼、詹克斯等人设计的茶具、咖啡具等,其他还有很多产品如:椅子、钟、小壶等等,都是这一时代后现代主义设计家们在工业设计领域对后现代主义的诠释。
激情的亚平宁人是视设计为他们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讲求品位,对潮流又极其敏感,在英国的波普艺术的刺激下,很快就出现了反主流的激进主义设计风格与后现代主义的风格不谋而合,涌现出了一大批激进的设计家如:保罗.罗尔兹设计了PVC塑料透明充气沙发,皮尔罗.加提的可根据人体随意成型的“袋子”沙发,到70年代末期,意大利出现了“阿契米亚”工作室和大设计师埃托.索特萨斯在80年代初创办的“孟菲斯”设计组,使得后现代主义设计达到一个高峰,埃托.索特萨斯率领他的成员们设计了很多功能含糊、色彩鲜艳、含义不明的物品,展现出了与现代设计完全不同的新的思维方式。他们的设计观念极大的冲击了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将现代设计运动导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后现代主义建筑,楼梯通向一个不可及的空间
五、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后现代文化在设计领域的实现,其强调传统要素,注重个性,关注人的感情,价值取向,注重地方色彩,民族风格,弘扬多元再现的文化,这些都是与后现代的哲学文化,审美价值观是一致的。在一定的程度上对现代主义的枯燥、单调、乏味的功能主义的原则进行了修正,他们许多的设计作品使得眼前一亮,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典型的有埃托.索特萨斯的Carlton书架,这是一个类似于抽象派的雕塑作品,由一些复合板拼贴组合而成,形状怪异,几乎没有可以放置书籍的空间,显然,其精神意义大于它的功能意义,得到一大批青年人的赏识,很多孟菲斯的作品成了人们热衷的收藏品。
我们在前已经分析了后现代主义社会文化背景,找到了其生存的土壤。这对于理解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及其未来的演化提供了线索,对于我们设计观念的培育有某种启示。我们对于后现代主义的评价是,后现代主义不会完全取代现代主义,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现代主义将会和后现代主义并驾齐驱,当前,在学者圈有一种观点,认为后现代主义已经死亡,但从后现代主义的出发点来看,后现代主义主张摆脱科技对人的奴役,反对人类异化,以人为本,宣扬文化的多元再现,强调个性和民族特征,容纳差异性,折衷性,模糊性、矛盾性、复杂性,同时具有突破现代主义清规戒律的开放的思想体系。这将足以揭示出后现代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对传统的继承,对历史的尊重,在链接传统和未来的文化的链条上远远胜过现代主义。笔者并不是贬低现代主义,在目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现代主义还是主流,具有不可挑战的地位,但随着微电子技术为特征的后工业化进程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我们大有必要从后现代设计中吸取营养,丰富我们的设计语汇。吸取其合理的一面,剔除其不合理的一面,为我所用,从而避免重复西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老路。后现代主义是设计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在人文精神的光芒下,灿烂夺目,并启示后来者。
六、后现代主义的解构性启示
解构主义反对权威的僵化和中心的消解,对传统的反观,创造性的重构,对一切教条主义的抨击,对个性和差异的关注,对我们有极大的启发,后现代主义在反对现代主义的教条性的原则中,多少吻合了解构的意识。但两者不尽完全相同。因为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态度并不全是创造性的重构,如罗伯特.文图里就是一种对现代主义的完全否定的态度,主张在否定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建筑观念。从后现代主义的各种风格流派来讲,大都又和解构主义有着某种渊源。如对传统的引用,后现代古典主义,后现代新乡土风格,以及后现代装饰主义风格都是在吸取传统要素和精华的部分,用现代的技术和现代的材料来表现当代的社会文化需求,这与解构主义不否定传统,将传统的东西用现代的“语言”创造性建构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对待多元性的问题上,两者更是不谋而合:后现代主义注重个性,宣扬文化多元论及其差异性、开放性与变异性,强调设计的个性和民族特征是后现代主义思想的一部分;而解构主义是反对权威,消解中心,弘扬自由与活力,反对秩序与僵化,强调多元化差异,这些充分说明了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内在联系。
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产物,没有现代主义也就没有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在现代主义走向形式上极端化的国际主义风格时,也就陷入了形而上的泥潭。而后现代主义在尝试走出现代主义困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承担了对现代主义进行彻底的检查和反省的角色。因此,“从总体上看,后现代主义就是对现代主义的解构”(《非物质社会》P27马克.第亚尼),解构主义的传统观使得后现代主义将不是推翻现代主义而是“人们必须接受(现代主义首先应如此),后现代主义不是与现代主义大幅度的偏差,而是一种对它的细腻的修正和改造传统。”(《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解构》Naurizio Ferraris)
在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解构中,让我们再次借用解构主义的观念对后现代主义进行解构,在我们的设计实践活动中,批判的继承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及其他一些设计流派的观念、方法、手段创造性的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设计观念与体系。
参考资料:
[1]《非物质社会》,[法] 马克.第亚尼,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版

[2]《后现代主义设计》,詹和平,江苏省美术出版社,2001版

[3]《面向思的事情》,[德]海德格尔,陈小文 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出版,2002版

[4]《德里达学术思想述评》,杜小真,《学人》第6辑,1994年。

[5]《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吗?》,萨特,周熙良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8版

[6]《人本主义、海德格尔与反人本主义》,苏拉图,http://www.privatelaw.com.cn

[7]《解构主义设计》,邬烈炎,江苏省美术出版社,2001版

[8]《存在与时间》,[德]海德格尔,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王华斌  华南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研究所
wellbeingwang@china.com 02087111872



  文  /  王华斌

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